2017年1月16日星期一

鸡年将至 从翎毛画看古画中的彩羽珍禽

唐代以前:“画花画鸟”的阶段
  要讨论“翎毛画”,就不得不说到中国的“花鸟画”。花鸟画按内容可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也就是说,花鸟画中描绘形象是独立的禽鸟,就可以称之为“翎毛画”。一般画史公认“花鸟画”作为独立画科的出现是在唐代以后,之于“翎毛画”,我们不妨也将它分为唐代以前和唐代以后两个阶段进行讨论。
  早在工艺、雕塑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翎毛画就已经萌芽。这一阶段还处于“画花画鸟”的时期,无法称之为独立的画种。而且还存在花鸟、人物、走兽等内容混杂的主流倾向,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如战国帛画《龙凤仕女图》,甚至唐朝以前,所以还不能将之称为“翎毛画”。不过细心搜寻、探索,也不乏独立的禽鸟内容的画面。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
  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牙雕,是原始社会典型而有代表性的禽鸟形象之一,这件作品中的两只鸟体相连,身子上载着闪着光焰的太阳,鸟头上有细长的冠羽,造型似鸡非鸡,似鹰飞鹰,可能是凤鸟的初始形态。
 
  仰韶文化鹳鱼石斧图陶缸
  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则出土了以《鹳鱼石斧图》为代表的绘画作品。这幅画画了一只圆眼、长嘴、两腿直撑的水鸟,它昂首,身躯微微后倾,嘴上衔一条大鱼。画作细部处理强调表现对象在运动中的姿态以及它们生活的某种情状,创作者似乎是为了追求一定的情感才去作画的。
 
  东汉《弋射收获图》画像砖,砖高39.6厘米,宽46.6厘米。1972年四川大邑安仁乡出土,四川省博物馆藏
  东汉大邑画像砖《弋射收获图》的上部为弋射图,右为莲池,池内浮着莲叶,水中有鱼鸭遨游,空中有大雁飞行。画的禽鸟,不仅造型能力有提高,而且注意神态的刻画。
  这个阶段也出现了专长禽鸟的画家。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指出:“烈裔,謇涓国人,秦皇二年,本国献之……善画鸾凤,轩轩然惟恐飞去。”而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确切的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还提到“画蝉雀,自景始也”(南朝顾景秀)。据文物鉴定资料记载,魏晋时期一些着名的人物画家,也画过以花鸟为题材的画,如顾恺之画《凫雁水鸟图》、陆探微画《蝉雀图》、陶景真画《孔雀鹦鹉图》等,可惜这些画迹都已失传。不过,这些画家的实践也为后期翎毛画成为独立的画种打下了基础。
  唐代以后:翎毛画随着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科
  翎毛画作为“花鸟画”的一个分支,正式确立并发展的历史,应该从唐代开始。
  唐代:翎毛画名家辈出
  唐代花鸟画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科,在画史中有记载的花鸟画家就有80余人。在翎毛画方面,薛稷为画鹤名手,边鸾擅长鸟雀,冯绍正画鹰、鸡等甚为精妙。然而遗憾的是这些名家的作品都没有遗留下来。所谓旧题唐某某之作,也多是后人的摹本。
 
  唐新疆阿斯塔那217号墓墓室后壁花鸟屏风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唐代翎毛画的真迹,在今天新疆吐鲁番的阿斯塔那古墓中还能见到,例如新疆阿斯塔那217号墓墓室后壁花鸟屏风。这个花鸟屏风共有六幅,每扇以一禽鸟作中心,花丛为背景,有野鸡、野鸭、鸳鸯、百合、兰花等。作品颇有田园气息,与宫廷画家那种以富丽堂皇的色彩来描绘御苑中的珍禽奇卉的作风迥异,是现存的唐代花鸟的极为重要的作品。
  宋代:翎毛画完全独立成一个画种
  这个时期的翎毛画,是在五代的基础上迈步。北宋《圣朝名画评》更列有花木翎毛门与走兽门。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可以看出翎毛画已经完全独立成一个画种。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绢本设色纵41.5厘米,横70.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至北宋初期出现的“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手法,分别表达不同的志趣。
 
  黄筌《写生珍禽图》局部
 
  黄筌《写生珍禽图》局部
  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中,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画幅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
 
  北宋黄居寀《山鹧棘雀图》 绢本设色纵97厘米,横5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居寀是花鸟画名家黄筌的儿子,继承了父亲富贵艳丽的画风。此画中的鸟鹊与竹石,布满画面,空白很少。设色淳厚无华,描法稳健,略带稚拙之感,有着早期花鸟画的装饰意味,及古朴风韵。
  而另一种风格流派的徐熙,独创“落墨法”,追求朴素自然,清新淡雅。所绘的汀花野竹、小鸟渊鱼、草木虫兽,皆妙入造化。徐氏的笔墨技巧,对于后世影响很大,乃至于影响到明清时期的水墨写意花鸟画。遗憾的是他的真迹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
 
  北宋赵佶《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纵81.5cm,横5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北宋院体花鸟画家中,宋徽宗赵佶是集大成者之一。赵佶传世画作中,可能不全都是他的亲笔之作。 如上图的《芙蓉锦鸡图》就疑为画院中高手代笔,而为赵佶亲加题识,故后世多视为徽宗画。此图所画锦鸡,飞临于疏落的芙蓉花枝梢上,转颈回顾,翘首望着一对流连彩蝶翩翩舞飞。
  北宋黄家工整富丽的风格影响极大,到了崔白时有所转变。及至南宋,梁楷、法常等活跃画坛,以飞白作墨禽,又自成一派。
 北宋崔白《寒雀图》绢本设色纵23.5厘米,横101.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崔白《寒雀图》局部
  《宣和画谱》评崔白:“善画花竹翎毛,荠荷凫雁,道释鬼神,山林飞走之类,尤长于写生,极共写鹅。”崔白的《寒雀图》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
 
  南宋法常《叭叭鸟图》纸本水墨纵78.5厘米,横39厘米日本国立美术馆藏
  法常是南宋僧人,他所开创的笔墨意趣启迪后世文人的写意画风法。这件作品描绘的是一只八哥鸟立于老松干上,鸟身以极为概括的淡墨和浓墨画出,用笔与用墨十分简练,但鸟俯首啄羽的动态却生动而自然。
  除了实践之外,关于翎毛画,宋代已经产生了一套完整的绘画理论。如北宋郭若虚所著的《国画见闻志》认为画翎毛者必须知晓诸禽的结构名件,书中的描述甚为细致,足以见当时画家对此观察的详细程度:“自嘴喙口脸眼缘,丛林脑毛,披蓑毛,翅有梢,翅有蛤翅,翅膀上有大节小节,大小窝翎。次及六梢,又有料风掠草散尾,压谭尾,肚毛,腿祷,尾雉,脚有探爪(三节)食爪(二节)撩爪(四节)托爪(一节)宣黄八甲”。
  元代:“墨花墨禽”的出现
  随着文人画的发展,元代的花鸟翎毛画出现了变格的状况。这个时期固然有院体工笔重彩的表现,但最突出的变化在于产生了大量的水墨花鸟,及所谓“墨花墨禽”。元代以水墨画禽鸟的有王渊、边鲁、陈琳、盛昌年、张舜咨等人。
 
  元王渊《山桃锦鸡图》 纸本水墨纵111.9厘米,横55.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渊被称为元代花鸟画巨擘。此作画坡石桃竹,两双锦鸡楼于坡石之间。桃枝上的一双小鸟作欲飞状。枝上桃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鸟身的羽毛举涂染皴划粗细笔兼用,不作精雕细琢。
 
  元任仁发《秋水凫鹜图》绢本设色纵114.3厘米,横57.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上图是一幅非常优秀的花鸟作品,也是任仁发的花鸟画精品。画中两只野鸭,一只正整理着羽毛,另一只正在水中徜徉,却又仿佛被岸上的什么所吸引。画面严谨、柔和,色彩典雅和谐,富有生机。
  明代:翎毛画继承院体和水墨风格
  明代的翎毛画最突出地表现为继承元代水墨画法与宋代院体花鸟。特别是明代中期的翎毛画集中体现在以宫廷画家林良、吕纪为代表的院体和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两种不同画风的交替并存是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要特色。
 
  明边文进《雪梅双鹤图》 绢本设色纵156厘米,横91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曾于永乐至宣德初期任武英殿待诏的边文进是明初院体花鸟的代表,画史称其翎毛画“妍丽生动,工致绝伦。边文进尤以画鹤见长,《雪梅双鹤图》堪称其代表作。此图画两只丹顶鹤,其神态舒展自如,栩栩如生。笔墨工致,设色明丽,是较为典型的明代院体派风格。
 
  明林良《芦雁图》 纸本设色纵162厘米,横84.5厘米
  林良的翎毛画介于“写形”与“写意”之间,开创了明代水墨写意花鸟之先河,明代姜绍书着《无声诗史》中称林良“画着色花果、翎毛极其精巧。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嚵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
 
  明林良《荷塘集禽图》 绢本设色纵152.7厘米,横56.5cm 天津博物馆藏
  水墨翎毛尽管在元代已经初见端倪,但真正开启文人水墨写意翎毛的却是以沈周为首的吴门派。
 
  明沈周《乔木慈乌图》 纸本水墨纵100.2厘米,横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周的山水画在明代画史上举足轻重,其写意花鸟同样意义非凡。此图以淡墨湿笔写冬季老树枯枝,以浓墨干笔画寒鸦栖息枝头,羽毛瑟缩。在生纸上创作水墨写意禽鸟并树立自己的笔墨风格是沈周对于中国翎毛画的杰出贡献,影响深远,流播后世。
 
  明徐渭(款) 《四喜图》绢本水墨纵148厘米,横90厘米
  并称“青藤白阳”的徐渭和陈淳是明末花鸟翎毛画的集大成,也是明清画坛的一座高峰。他们在绘画上表现为写意花鸟的充分发挥。
 
  明陈淳《秋江清光图》 纵157.8厘米,横4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陈淳《秋江清光图》紧扣“秋江”二字,撷取枯荷、芙蓉、芦苇等具有季节特征的折枝花草为主要题材,辅以翠鸟、家鸭,写出一派秋天的气象。其中的鸭子用破笔皴擦,毛羽蓬松。
  清代: 创造性的翎毛作品常常出现
  到了清代,陈套流俗的画作固然不少,但有创造性的作品也常常出现。从清初的八大、石涛到乾隆时的金农、郑夑、李鱓、高凤翰等“扬州八怪”,都是在花鸟翎毛画方面有着杰出创造才能的画家。另外,清初恽寿平的禽鸟作品,同他的花卉一样,逸笔点缀,润秀清雅,称“常州派”,也有很大影响。其他如王武、蒋廷锡、邹一桂、诸昇等,各有师承与成就。
 
  八大山人《幽禽图》
  八大山人的禽鸟可以代表清初画坛与正统派相抗衡的一股力量。特别是他画中以白眼示人的禽鸟,是其满腔愤懑的形象化身,也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清八大山人《孤禽图》 纸本水墨纵103.5厘米,横44厘米
  八大的《孤禽图》整幅画的画面,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鸟的眼睛一圈一点,眼珠顶着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缩颈,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
 
  清恽寿平《芦汀鹅群》
  恽寿平开创了没骨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作为清代画坛正统的一方,他的禽鸟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幅画中以淡赭色渲染出沙洲,以细笔写水草、芦苇。鹅身以淡墨钩勒,点笔画羽毛。白鹅只用笔粗加勾描,设色清浅,气韵回旋。
  “扬州八怪”之一李鱓则拓展了写意翎毛的表现领域,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这幅画带有极好的吉祥寓意,芙蓉喻“荣华富贵”,鹭鸶芙蓉结合在一起,就有“一路荣华”之意。
  【结语】翎毛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部分。古人画画,立意常关乎于人事。这些禽鸟作为自然的美被画家所描写,也是画家们对于社会、生活的看法和复杂情感的寄托,更成为今人追古溯今的一条路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新漫评:美国,你赢在哪里?

      据美国网站Politico报道,拜登政府的一些官员最近在私下研讨,每天美国因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要降到多少时才是可以让人们接受的“适度死亡”,才可宣布政府已经战胜疫情。   在美国一些政客的眼中,死亡人数只是事关政绩的冰冷数据。 不久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突破10...